“廠里工作環境、伙食都挺不錯!”從鹽池縣高沙窩鎮南梁村遠赴福建省石獅市務工不足10天,石常玉已適應了新的工作環境。
初次遠赴千里務工,石常玉最大的愿望就是多賺點錢。“聽同事講,每月最少能掙5000元錢。”石常玉打算干到明年年底再回家探親。
民生有溫度,幸福有質感。站在時間的坐標上回望,穩就業、保民生、促發展已成為讓群眾獲得幸福感的關鍵熱詞。
今年以來,寧夏以改善民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,持續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銜接,大力實施城鄉居民收入提升行動,通過抓產業發展、促就業創業、保基本民生等措施,讓高校畢業生、農民工、城鎮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實現穩定就業,錢袋子越來越鼓,幸福生活底氣越來越足。前三季度,寧夏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19424元,同比增長10.3%。其中,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489元,增加2304元,增長9.1%;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05元,增加1046元,增長11.9%。
發展產業 讓居民增收根基穩固
產業興,民則富。今年以來,寧夏把產業發展作為居民增收的基礎和依托,加快發展“九個重點產業”,加大政策傾斜和投入力度,夯實產業致富基礎,培育壯大各類市場主體,確保百姓有業可就、有錢可掙。
前三季度,銀川市實施“千名干部包千企”計劃,突出發展新材料、新能源、新食品產業,產值同比分別增長130.9%、6.3%和18.7%;吳忠市、中衛市、固原市等地分別發展奶產業、灘羊、葡萄酒、枸杞、肉牛、冷涼蔬菜等特色產業,以及鄉村旅游、餐飲民宿、休閑農業、電子商務等新產業新業態,帶動農民實現人均經營凈收入3606元,同比增長10.8%;石嘴山市緊盯產業轉型,培育市場主體,提檔升級現代服務業,促進產業融合,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03元,同比增長9.6%。
51歲的花光軍,在青銅峽市直通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從事電商物流配送運輸,每天雖忙,但心情好。“現在每月穩定收入5000元,能成為新時代的產業工人,我覺得自己非常幸運。”花光軍說。
拓寬渠道 讓勞動者實現充分就業
涇源縣六盤山鎮集美村52歲的雷玉琴,在村里的扶貧車間從事環保包裝袋縫紉工作,每天都過得很充實。“在家門口上班,掙錢顧家兩不誤。”雷玉琴每天能縫制500個環保包裝袋,月收入1600余元。
就業有著落,日子有奔頭。今年以來,寧夏多措并舉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,繼續拓寬扶貧車間吸納、創業帶動、有組織勞務輸出、公益性崗位安置等就業渠道,通過開展就業困難人員認定援助幫扶、“迎新春送溫暖、穩崗留工”專項行動、春風行動等活動,實施失業保險“護航行動”“展翅行動”,組織線上線下招聘會、“點對點、一站式”集中輸送等方式,幫助城鄉勞動力特別是農村脫貧勞動力、邊緣易致貧勞動力外出務工,確保不挑單位、不挑崗位的就業困難人員盡快上崗就業。截至11月底,全區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81.21萬人,實現工資收入113.56億元;城鎮新增就業8.13萬人,同比增長12.1%。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6.04萬人,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9144人,公益性崗位安置8075人,418戶“零就業”家庭動態清零。為1.12萬家企業發放穩崗返還資金1.42億元,涉及職工32.12萬名;為1.1萬名職工發放職業技能提升補貼1578.25萬元;向符合條件的15萬名失業人員發放失業補助金5.32億元。
針對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現狀,寧夏加快推進公務員、事業單位等政策性崗位招錄進度,繼續開展“特崗教師”“三支一扶”“西部志愿者”等引導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項目,及時向畢業生推送就業資訊和崗位信息,對家庭困難畢業生進行重點幫扶,確保有就業意愿的畢業生都能實現就業。截至11月底,全區4.02萬名應屆高校畢業生,已實現就業3.78萬人,總體就業率為94%。
加強培訓 讓勞動者提升素質穩就業
享受到寧夏以工代訓政策,寧夏盈氟金和科技有限公司先后組織203名職工參加中級電工、焊工、消防設施操作員、化學分析工等工種培訓。“通過技能型人才培養,為企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。”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說。
今年以來,寧夏實施高技能人才振興計劃,完善技能人才評價機制和政策體系,延續以工代訓政策,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,實施企業員工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和重點群體就業能力提升行動,加快公共實訓基地建設,將培訓補貼資金直補企業,著力提升勞動者職業技能水平和培訓質量。截至11月底,全區開展政府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16.81萬人次,開展創業培訓1.44萬人次,為1175家企業2.97萬名企業職工發放以工代訓補貼資金5116萬元。創建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3個,技能大師工作室7個。
拓寬空間 讓勞動者創業帶動就業
施文自主創業,從事人工智能軟件服務外包服務。入駐青銅峽市塞上e家網創園后,他享受到場地免費、創業指導等扶持政策,帶動12名大學生就業。“優良的創業環境,讓我們很省心。只要踏實肯干,將來一定會更好。”施文對未來充滿信心。
為進一步激發勞動者創業創新活力,寧夏持續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不斷優化營商環境,積極挖掘數字經濟、平臺經濟就業崗位,整合創業創新服務資源,完善“創業培訓+創業擔保貸款+創新服務”創業幫扶機制,實施創業孵化提升工程,打造培訓學習、創新實踐、咨詢指導、跟蹤幫扶等一體化創業服務體系,提供全鏈條、全方位、精準化服務,鼓勵支持勞動者創業創新。
今年截至11月底,全區共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4.58億元,開展創業培訓1.44萬人次,新增創業實體1.57萬家,創造新崗位3.37萬個,創業帶動就業6.25萬人。累計建成創業孵化載體和創業園區146個。(記者 馬照剛 文/圖)
吳忠市紅寺堡區移民群眾在家門口的枸杞基地采摘枸杞。
學員在海原縣舉辦的城鄉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班上學習化妝技術。
銀川市一酒店服務員參加2021年寧夏鄉村振興職業技能大賽。